什幺是實力?學位和證照有辦法反映出一個人的實力嗎?
各行各業所需要的實力,并不一致,所以無法一概而論,應該要由各行各業中的專業人士來定義。不過,每個行業中又可進一步細分為多個的領域,每個領域注重的專業也有不同。另外,快速變遷的領域,需要的技能隨時在變,更是難以用標準的考試測出實力。
資訊科技,就是這樣的行業。就現況而言,由于進步太快,我個人(以及那些注重前瞻研發的公司)會特別重視“自學的能力”和“工作的態度”。當然基本能力是必須的,因為我們沒有時間從頭訓練起。然而我們發現,這年頭有一些靠著補習考上資訊研究所的學生,一則并非全然自學,一則并非樂于這領域的專業工作,進入研究所時的實力頗低。例如說,不大會寫程式。
即便我們很用心出研究所的考題,還是不見得測量得出實力。還好,我們是學校,考得上研究所的學生即便實力不足,還是有素質和潛力,就好好利用研究所的兩年培養他們的實力。
但那些注重研發的公司恐怕沒有時間和能力來訓練人才,因此如何選材就成為很重要的議題。如同翟學長所言:“一個科技公司希望找到好的人才,在人資的投資上絕不能省,而用人單位的持續配合、和面談技巧的訓練也很重要。期待用證照來過濾履歷,除了某些特定領域之外,是不切實際的方式。”
國外一流大學在選擇學生上投下了很多資源,絕對不僅僅是看考試成績。可惜國內礙于種種因素,還沒有跟上時代。
國內一直有重視考試的傳統,其實考試是為了方便,科舉更是為了統治,不是甚幺偉大的發明,更不是尊重人性的作法。搞了這幺多年的教育改革,不能成功的原因之一,在于整個教育文化還是過度重視考試,而其中一個環節,就在于政府單位過度重視學位和證照,例如某工作需某證照,有博士學歷可加薪等等,這些對于舊時代的某些行業或許還行,但這些做法到了現在往往成為改革的阻礙。
如果沒有辦法好好用考試來測量實力的話,不如不要做這件事,免得誤導學生、家長、社會風氣,造成劣幣驅逐良幣。
是的,我也很懷念四十年前那個簡單樸素的舊時代,只要考試考得好,就可以贏得長輩的讚美,在同儕之間稱王,夢想有顏如玉和黃金屋。但時代變了,我們已經不是當年那個技術落后人家一大截的開發中國家,就讓那個年代的事情留在記憶里就好,不要成為學不會新把戲的老狗。
代表圖來自:m00by via flickr, cc license
任教于臺大資訊系,密西根大學電腦博士,臺大電機學士,曾任昇陽電腦研發工程師,喜愛研究各類電腦系統效能、應用、安全,關心教育、產業和社會之永續發展,平日藉由閱讀和撰寫網路文章來吸收網民智慧、澄清個人思緒。
專線:劉剛 13911133352
E-mail:[email protected]
北京金恒智能系統工程技術有限責任公司 版權所有 Copyright 2007-2020 by Create-china.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聲明:未經許可,任何模仿本站模板、轉載本站內容等行為者,本站保留追究其法律責任的權利!
電話:86+10-62104277/2248/4249 傳真:86+10-62104193-819 京ICP備10010038號-2網站XML
智慧機房
在線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