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工廠要發展自動化,大多會盡可能簡化機器人品牌的複雜度,但在英業達的廠區卻完全不是這幺一回事,在1000多個機器人里,竟然就可以找到德國公司Kuka、日本的三菱、愛普生,和美國新創機器人品牌Rethink Robotics等,超過十個不同品牌。而這看似為自己找麻煩的詭異決定,背后其實是長遠的策略布局。
“因為英業達的工程人員比例高,所以可以大膽使用十多個牌子的機器人。”負責英業達集團智能工廠導入的英華達總經理何代水說。但這樣的決定不單單只是因為“英業達可以”,更多是“英業達想要”。
何代水坦言:“用十家機器人,技術成本比較高。”但他也說:“站在未來商機來看,你在練技術的同時,對未來商機的掌握度也會比較高。”複雜的品牌組合,迫使英業達必需持續提高內部在系統整合的技術能力,卻也可能在布建智慧工廠以提升營運效率的目的之外,琢磨出另一塊璞玉。
英業達董事長李詩欽認為,要搶智慧機器商機,應該要先在內部練功,為客戶準備好“菜單”。 圖片來源:Edward。
其實,英業達已經掌握了這塊璞玉的大致輪廓。
“服務型(機器人)和工業型(機器人),核心技術差不了多少。”何代水說,在智慧工廠導入的過程中,英業達不只有機會摸清這些機器人的技術、特色等等,他們也和各大品牌機器人公司結盟,進行專案合作。而這些實作的機會與經驗,都成了英業達發展未來事業的重要養分。再加以英業達本身在資通訊的專長,兩相結合,智慧工廠里的基礎核心要素,就變成一個又一個智慧機器模組。
英業達董事長李詩欽形容,“這就像是要建構一個完整的菜單。”不論客戶想要做機器人、無人飛機,還是其他各式各樣的“智慧機器(Smart Machine)”,都可以在英業達的選單中挑選,以更有效率的方式組合出客戶想要的菜色。
而這也是在智慧家庭、智慧穿戴和智慧車載之后,英業達鎖定的新物聯網商機,與未來成長動能。
何代水表示,他們不只在研發,也已經開始積極接觸有智慧機械需求的客人。雖然目前客戶下單的量都還不是很大,但預期今年下半年就有機會開始少量出貨。屆時也將是檢視英業達苦心經營的“菜單”攻略能否成功的第一次考驗。
專線:劉剛 13911133352
E-mail:[email protected]
北京金恒智能系統工程技術有限責任公司 版權所有 Copyright 2007-2020 by Create-china.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聲明:未經許可,任何模仿本站模板、轉載本站內容等行為者,本站保留追究其法律責任的權利!
電話:86+10-62104277/2248/4249 傳真:86+10-62104193-819 京ICP備10010038號-2網站XML
智慧機房
在線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