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4.0在2011年德國率先提出后,美國、日本、大陸等陸續跟進,不論是智慧製造或智慧工廠已成為強國角力爭霸的重要舞臺,臺灣製造業也期望透過升級工業4.0提高競爭力,其中專攻機能布的宏遠興業,找上研華合作,從2015年起預計三年投資3億元,完成工業4.0目標。
不只紡織品智能 工廠也智能
臺灣除了資通訊(ICT)產業在全球具有高市佔率之外,其實全球機能布高達7成都是由臺灣供應,所謂的機能布就是具備防水、排汗、透氣等功能,像是臺灣總統候選人小英跑場、拜票所穿的戰袍運動外套,就是出自宏遠的自有品牌—幸福臺灣(EverSmile),另外還有運動族群最愛的人體工學壓力衣、壓力褲等,也是宏遠的強項,其客戶包括Nike、The North Face、Under Armour等。由于全球運動商機龐大,專攻機能布的宏遠后勢看漲,期許導入工業4.0完成產業升級。
宏遠總經理葉清來直言,全球機能布有70%來自臺灣,“可以再活兩年吧,但未來不知道,所以一定要找出路”,臺灣紡織產業鬆散掉了,很多紡織同業跑到非洲,但企業經營不應該只想找最低成本,而是找市場,打造智慧工廠的意義,不僅解決人力問題,還要即時掌握產品品質,最終是希望將產業知識(Domain know-how)結合大數據分析,精準找出新商機及顧客。
由于研華在物聯網、工業4.0積極布局,因此宏遠攜手研華合力打造智慧工廠,2015年已開始啟動專案,后續在未來的2年內將完成臺灣廠、泰國廠、大陸廠的工業4.0布建,預估三年下來,在建置硬體設備約投入1.8億元,1.2億元則用來導入應用軟體。
宏遠的智慧工廠分為三階段計畫,第一階段已做到工業3.0,如製造執行系統(MES)、自動化工廠,現階段則是開始引入智慧功能,例如建置感測器、整合企業資源規劃系統(ERP)、電腦整合製造(CIM),第三階段的最終目標則是完成工業4.0,完成虛實整合(CPS),例如可接受隨時插單的彈性生產,利用大數據找出最佳生產參數等。
圖說:自動化后,現場操作人力需求降低,讓員工往高階技術人員發展。(圖片來源:詹子嫻攝)
宏遠的業務模式從加工紗、織布、染整、后加工、再到成衣,都擁有完整的製程,目前已在紗廠、布廠、染整廠設了可量產的工業4.0示範線。臺灣傳統產業在智能化的腳步相對較慢,不過宏遠展開工業4.0計畫后,也引起同業關注,像是宏遠的大股東遠東集團,也有意在其越南廠打造智慧工廠。
進入工廠一探究竟
葉清來表示,目前在染整廠跟紗廠已見到一些導入成效,過去一般現場操作員工要11人,現在只要6人就可以完成作業,更重要的是產品品質提升,對色率提高5個百分點,來到90%。
在染整廠里,過去染色機都是靠人工秤量染料、助劑,然后搬運、添加,現在則已經完成M2M(Machine to Machine),讓機器自己秤量,再傳到下一個步驟做真空、溶解,最后再傳到另一個機器做染整。
圖說:透過智能化,機器可以自己秤量染料,接著再做真空、溶解。(圖片來源:詹子嫻攝)
圖說:最后再將這些染料透過管子送到樓下的機器,開始染整。(圖片來源:詹子嫻攝)
另外,在加工紗廠里,也在設備里安裝了許多監測感應器,將生產、品質、環境、設備等參數收集起來,即時傳到中控室,掌握製程狀況。
圖說:感測器蒐集回來的資料都會顯示在工廠里的螢幕上,高階主管也可以用手機、平板查看。(圖片來源:詹子嫻攝)
用工業4.0強化實力 不與紅潮硬碰硬
工業電腦龍頭研華總經理何春盛表示,全球競相推動工業4.0有社會、科技、全球政治版圖等因素考量,歐、美、日先進國家要找回失去的生產機會及帶動當地就業,1989年以來推動科技快速往前的是互聯網,但未來25年將由工業4.0、物聯網重新塑造全球化樣貌,工業4.0將像過去的互聯網一樣重要。
他進一步分析,過去電子業大量西進,導致臺灣與大陸產業的同質化非常嚴重,臺灣做射出、沖壓、組裝、做電腦,對岸也會做,現在一談到紅色供應鏈,大家就嚇得要死,但是臺灣曾經打過世界盃,不需妄自菲薄,如何在強國角力賽找到機會點,那就一定得靠差異化,不需要硬碰硬。
圖說:宏遠總經理葉清來(左)與研華總經理何春盛(右)。(圖片來源:詹子嫻攝)
專線:劉剛 13911133352
E-mail:[email protected]
北京金恒智能系統工程技術有限責任公司 版權所有 Copyright 2007-2020 by Create-china.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聲明:未經許可,任何模仿本站模板、轉載本站內容等行為者,本站保留追究其法律責任的權利!
電話:86+10-62104277/2248/4249 傳真:86+10-62104193-819 京ICP備10010038號-2網站XML
智慧機房
在線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