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外媒消息稱,中國小米手機生產商小米公司在最新一輪集資行動中籌得10億美元,由前摩根士丹利分析師季衛東運營的科技投資基金All-Stars Investment領投,也就是說小米的最新估值將高達450億美元。
近日,有外媒消息稱,中國小米手機生產商小米在最新一輪集資行動中籌得10億美元(約人民幣61.87億元),由前摩根士丹利分析師季衛東運營的科技投資基金All-Stars Investment領投,也就是說小米的最新估值將高達450億美元(約人民幣2784.11億元)。
如果以此計算,小米將成為中國第四大網路公司,排在阿里集團、騰訊和百度之后。在中國的硬體公司中,小米幾乎相當于三個聯想集團(目前市值約150億美元)。4年時間,小米估值從2.5億美元提升至超過400億美元,翻了160倍。截至目前,小米官方并未對投資細節表態。
負面新聞無礙集資但此前,小米正受到盜取他人發明專利的指控。瑞典愛立信公司在印度控告小米盜用其科技,新德里高等法院在12月初還一度頒發臨時禁制令,禁止小米在印度出售。當前,該禁制令已暫時撤銷。據《華爾街日報》消息,除了被指控盜取他人專利之外,小米在海外的盈利前景也不明朗。
2010年成立的小米手機以低價及多功能的軟體奪得中國市場,成為中國最暢銷手機。根據市場調研公司Canalys估計,2014年第二季度,小米在市場推出的手機數量已首度超越韓國三星電子。2014年,小米估計將在全球售出6000萬臺手機,遠遠超過2013年的1870萬臺。但小米在中國以外的市場目前仍難以得到保證。除了版權官司之外,品牌在市場上的認知不足、手機數據的安全問題等也令人關注。
然而這些負面消息似乎無礙小米集資運作。報導指出,小米可望完成集資10億美元,除了牽頭的全明星基金(All-Stars Investment),其余的投資者包括俄羅斯的DST投資公司以及新加坡主權基金GIC,后兩家公司本已是小米的股東。報導引述消息人士的話表示,由阿里巴巴主席馬云和虞鋒合伙組成的云鋒基金也是其中一個投資者。
四年身價翻160倍小米至今保持著每年完成一次融資的節奏。幾乎每一輪融資完成后,它的身價都會「三級跳」。
2010年4月,雷軍及團隊、晨興創投、啟明創投投資創立小米;2010年底又完成一輪新的融資,投資方多了IDG,公司估值2.5億美元,全年累計融資4100萬美元;2011年12月,小米獲9000萬美元融資,估值10億美元;2012年6月底,小米宣布融資2.16億美元,估值40億美元;2013年8月,小米新一輪融資估值100億美元。
這一次,小米的估值超過400億美元,與2010年時相比增長了160倍。
在估值高漲背后,這家推出手機業務三年多的創業公司確實增長兇猛—2014年上半年,小米含稅銷售額約為330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149%。以年出貨量6000萬臺計算,小米預期2014年全年營收有望超過700億元人民幣。如果小米獲得400億美元的估值,那幺這一估值額接近今年預期營收的3倍多。
今年11月,國際調研機構IDC以及Strategy Analytics分別發布了全球智慧手機市場第三季度的調研報告,這兩份報告中,小米手機出貨量以及市場份額排名全球第三位,緊隨三星與蘋果之后。
伴隨著出貨量的快速增長,小米也成為國內電商格局中不容忽視的重要一極。據中國電子商務學會截至2014年6月底的中國B2C網絡零售市場調研,小米已經是排名第三位的電子商務公司,前兩位是淘寶系、京東商城。
小米生態鏈成形支撐小米公司估值飆升的,不僅僅是手機硬體出貨。
據知情人士解讀,未來的小米可以理解成:小米手機(含小米平板)、小米電視(含小米盒子)和小米路由器三大硬體核心產品線是「第一個小米」;MIUI及其所構建的行動網路內容和服務生態相當于「第二個小米」;而小米計劃花50億美元投資的智慧硬體100家公司將成為「第三個小米」。
換句話說,建立在小米手機、MIUI生態起來的、手機之外小米生態的全新格局,是支撐小米400億美元估值的原因之一。
今年以來,雷軍在投資領域頻繁「出擊」。從小米與順為基金領投積木盒子進軍網路金融、雷軍控股的北京瓦力文化傳播有限公司投資華策影視,小米2500萬美元入股iHealth進軍行動醫療,再到金星投資與順米投資凱立德,以及11月以3億美元入股愛奇藝,10億美元投資云計算、入股世紀互聯,再到不久前以12.66億入股白電巨頭美的。
這背后是小米積極推動小米智慧硬體生態鏈計劃。但高估值的小米也不輕鬆。IDC數據顯示,排名前兩名的三星和蘋果,分別以7810萬臺和3930萬臺的出貨量佔據23.8%和12.0%的市場份額。在聯想收購摩托羅拉之前,根據IDC的數據,第三小米、第四聯想和第五名的份額只差0.2%。
這或許意味著圍繞在聯想和小米之間的這場全球「搶三」爭奪戰將會趨于白熱化。雷軍近日也對媒體坦言,說小米的壓力源于三個問題,第一個是產能問題,第二個問題不斷擴產以后風險越來越大,如何保證產品品質;第三個問題,是怎幺精準預測銷量,因為小米利潤非常薄,隨著小米的品類增多,有關各制式各型號,怎幺能提高庫存周轉是個關鍵問題。
小米如何解決好這三大問題,把自己規劃清晰的生態建設真正做滿,可能是未來數年間中國網路科技業最大的看點之一。
本文出自創業邦
專線:劉剛 13911133352
E-mail:[email protected]
北京金恒智能系統工程技術有限責任公司 版權所有 Copyright 2007-2020 by Create-china.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聲明:未經許可,任何模仿本站模板、轉載本站內容等行為者,本站保留追究其法律責任的權利!
電話:86+10-62104277/2248/4249 傳真:86+10-62104193-819 京ICP備10010038號-2網站XML
智慧機房
在線體驗